丝绸之路之流动的绿洲之安息香郁金香篇
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他的著作《中国伊朗编》中详细辨析了安息香传人中国的两条通道,中国人叫做‘’安息香”的东西是两种不同香料合成的:一种是伊朗地区的古代产物,至今还没鉴定;一种是马来亚群岛的一种小安息香树所产的。这两种必须加以区别。而且必须了解原来是指一种伊朗香料的古代名称,后来在伊朗停止输人时,就转运到马来亚的产品。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安息香的输人问题上显示了它们的互补性:当伊朗的安息香因为某种原因停止从陆上丝绸之路输人时,马来亚群岛的安息香开始从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输人。
伊朗的安息香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即传人汉朝。明人周嘉冑在《香乘》一书中记载:“安息香是从树皮的胶脂中提炼而成的,焚烧的时候可以通神避邪。”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的大巨耶律楚材的侄子生了重病,耶律楚材在举行了安息香仪式之后,做了一首诗。称为“香方渴”,热情地讴歌了安息香的神秘疗效:“我有一香香,秘之不敢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退身一念未生前,此是真香太奇绝。邪神恶鬼永沉踪,外道天魔皆胸裂。”隋朝以后,“南香”取代了“西香”,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安息香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应用于中医和佛教法事.逐渐融人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郁金香是古代最稀有、最名贵的花之一,起源于波斯附近以及印度西北地区。从郁金香的柱头中提炼出来的芳香染料是古代商业贸易中的一宗重要的商品。在罗马,郁金香被用来调配甜酒,以及制成妇女们喜爱的染发剂。在唐代,郁金香香粉作为一种治疗内毒的药物和香料,有很好的销路。我们通过前人的笔墨清楚地知道,在唐代经过特别处理的郁金香被用来洒在衣服和帘帷上,使其得以散发香味。前有卢照邻的“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后有陈陶的“轻幌芳烟郁金馥”。
其实在古代中国,对于药品、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始终没有明确的区分。也就是说,滋补身体之物与颐养精神之品、魅惑情人之物与供奉神灵之物之间并没有确切的区分。没(音同“莫”)药是一种产自非洲和阿拉伯的树胶,在古代的西亚被视为圣洁之物。古埃及人用没药预防尸体变腐。传说耶稣的遗体也是用这种香料保存的。而在中国,没药的性能一度仅限于药剂师了解。他们将没药调人温酒中,用于治疗“金刃伤和坠马伤”。显然是把没药当作镇痛剂来使用。此外,没药还曾用干治疗“堕胎及产后心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