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曾经是连接东西方文化
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隋书?裴矩传》引《西域图记?序》,指出了敦煌在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故知伊晋、高昌、都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开凿于前秦二年(366年),既是
敦煌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敦煌文物的主要收藏地。莫高窟在其香火绵延的千余年间一直有丝绸材质的物品相伴。
1900年6月22口,道士王圆篆雇了几个伙计在清扫莫高窟第16窟人口处堆积的流沙时,意外发现币道北壁壁画后有一个密室。王道士与伙计连夜击墙人室,发现该洞窟“约丈余大,有白布包等无数,充塞其中,装置极整齐,每一白布包裹经十卷。复有佛帧绣像等则平铺于白布包之下”。这个洞窟就是被后人称为“藏经洞”的莫高窟第17窟。洞中除发现大量纸质文书外,还有不少丝织品,其中包括经恢、经袱、佛像以及各种残片。
藏经洞发现后,英国的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法国的伯希和(Paul Pelliot)及俄国的鄂登堡(S. F. Oldenburg)等人纷纷来到
敦煌,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了大量藏经洞发现的文物,其中也包括十分珍贵的丝织品。20世纪初,西方和口本一系列中亚探险活动使中国西域的大批古物流散世界各地,敦煌的
丝绸也不例外。